一個財務長的時間管理術:從注意力到行動的全方位策略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8 月 24 日

每個人一天都有 24 小時,為什麼有些人的事情總是做不完,有些人卻能做得多又快樂?從「成功人士的時間管理」到我作為財務長的實際做法,給你全方位的參考。


為什麼時間管理是職場成功的關鍵?

時間有限,專注力決定價值

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,就是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,不會因為貧富貴賤而有所區別。因此,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,有效率地完成最有價值的事,就是每個人成就最大的差異。而要如何有效率地產出呢?我認為就在於專注力。

所謂的專注力,就是心無旁騖地做當下手頭上的這件事,讓大腦由發散轉變為集中思維。慢慢地,你的內心會趨於平靜,好像全世界都因你而暫停,然後就產生一種很舒服寧靜的感覺。我後來才知道,原來這就是心流。

30 年職場觀察:有效率的人和總是加班的人差在哪裡?

在我擔任集團財務長二十幾年的經驗裡,坦白說,超過晚上 7 點離開公司的次數,印象中不到十次。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,在有限時間裡,我專注完成手頭上的事。


成功人士的時間管理共通原則

明確目標與優先順序

就像我前面提到的,每個人一天的時間有限,在有限的 8 小時工作時間裡,我們必須先想清楚今天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,有哪些事情需要優先完成。

避免完美主義,移除干擾

先完成,再完美。我會在有限的時間裡,先將目標完成,至少先有個雛型,不會要求自己一次就達到完美落地。這樣的心態,會讓我心情比較篤定,不會一事無成而慌張。

保持作息與能量

其實我是一個宅男,不常交際應酬。火星爺爺曾說過:「超人總是在下班後,才開始工作。」我的下班生活,其實比白天精彩很多。做皮件、彈吉他、玩金工,都是我下班後的日常。下班,就真的是下班。我不看郵件、不看 Line、不聯絡同事。晚上,就是屬於我和家人的時段。

定期規劃與反思,持續優化

我會在每天下班前,回顧今天完成了哪些事情,今天發生了哪件事讓我印象深刻、有哪些事情是自己沒做好,需要改進,避免再犯。


財務長的時間管理心法

會議控管術:每場會議必須有目標、限時、追蹤

在財務部的會議,我會利用 Notion 先將流程規劃出來,列出本月部門要完成的工作重點、負責人員及期限、當日要分享的主題內容。明確條列會議重點,讓所有同仁清楚掌握方向。

最近,我又導入站立式會議。如果會議內容單純,所有人包含召集人,都以站立的方式進行重點說明,再聽取意見,五分鐘內就能結束。

Email 管理:設定固定收信時段,避免即時干擾

Email 管理真的是一大學問。坦白說,我自己也還在學習精進。不過有一點可以跟大家分享:我絕對不會一上班就收取郵件,而是大約早上 10:30–11:00 才會打開信箱。我不讓自己一早就陷入郵件處理,消耗太多精力。當然,有時也會忽略掉一些訊息,這是我還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
70% 資訊原則:決策不求完美,但求快速推進

如果你問我,有哪一本書影響我最大,我一定會說是美國作家梅爾·羅賓斯的《五秒法則》。重點很簡單:當你有任何想法,不要想太多,五秒內就行動。這個方法幫助我快速推進任務,不陷入拖延或過度思考。

我的黃金工作日:列出今天要完成「最重要的事」

每天開始工作時,我會先列出今天要完成的任務,讓自己有明確目標。如果任務很複雜,就拆分成小任務,逐一完成。只要有持續推進,心情就會比較踏實。


不同角度的時間管理思維

注意力管理:比時間更重要的資源

很多人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,但真正的問題其實是注意力分散。每天回信、看 Line、參加瑣碎會議,時間就這樣被切碎。我的做法是每天早上保留 9–11 點,如果沒有會議時,不讀取信件,專注處理最重要的工作。這段「無干擾時間」往往決定了我一天的產出。

「無敵星星」效應:找到並觸發你的高效時段

有些人會把最高效率的時段,比喻成「無敵星星」。就像超級瑪麗吃到星星後,會加速前進,人也會在某些時段特別專注。

我發現自己在早上 9–11 點最有能量,因此會把最重要的任務,安排在這段時間完成。這樣能更快進入「無敵星星狀態」,並把握住一天中最專注、最有效率的黃金時刻。


我使用的工具與方法

四象限法則:處理緊急 vs 重要

面對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,有時老板的一通電話,當然就得判斷,是否需放下手邊的工作,緊急處理。

番茄工作法:提升專注力的小技巧

不論在公司或家裡,在我的桌上都會放一個番茄鐘。當我專心處理某件事時,就會按下計時器,以 25 分鐘為一個單位專注工作。

GTD(Get Things Done)方法論

我常和同仁說,我最擅長的就是「即時交辦」。每當有任務出現時,我會立即將它列入清單,並交辦給合適的主管或同仁,要求期限與回報進度。

Follow-up List:避免遺漏長期任務

作為集團財務長,我的工作範圍涵蓋台灣、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荷蘭、印度和馬來西亞。要同時處理這些地區的事務,我需要有系統的提醒機制。

我建立了「第二大腦」,透過工具提醒自己,今天要處理中國問題、明天要溝通日本狀況。讓工具幫我安排,就能避免遺漏重要任務。


常見時間管理誤區

把行程塞滿反而降低效率

每天早上,我會留一點時間瀏覽財經新聞,放慢節奏,讓大腦切換不同思維。

工具太多造成焦慮

我期許自己聰明工作、快樂生活。在工作中,我使用 Logseq、Notion、Obsidian 作為「第二大腦」工具,協助思考與整理。

忽視休息與家庭時間,導致長期低效

我每天早上 5:25 起床運動,7 點抵達公司,開始閱讀或線上課程,8:30 正式上班。中午一定小睡二十分鐘,下午 6:00 離開公司。因為早起,所以晚上 10:30 就上床睡覺。對我來說,從來就沒有夜生活。


結語:找到屬於你的時間管理模式

沒有「完美」方法,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

我分享的這些方法,或許適合你,也可能只適合我自己。因為只有自己最了解作息,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時間管理方式。

學到的是思維,不是照抄技巧

市面上時間管理的書籍很多,我們可以學到的是思維方式。方法也能借鑑,但要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,並徹底落實,而不是三分鐘熱度。

CFO 的行動小結:五秒法則,做就對了

今年是我在職場的第 28 年,目前我依然工作的很愉快,還沒有職業倦怠。如果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,不用想太多,套用五秒法則:做,就對了。

個人頭像照片
alexiscpa@gmail.com
文章: 27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
本文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