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想錯過成長? 訂閱《不只是財務長》週報
《我家的事》- 每個家庭都有說不出口的溫柔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10 月 09 日
星期天,我帶著老婆和女兒到華納威秀看了一部國片《我家的事》。這部電影描寫一個家庭 – 爸爸、媽媽、兒子、女兒 – 每個不同角色的心酸與過程。
電影的情節,有幾段讓我特別悸動有感。其中一幕,兒子在高中時期,因為家裡的變故,夜深人靜時,常常躲在棉被裡偷偷哭泣。這個畫面觸動了我,也喚起了我自己的回憶。
我想起自己的國中時期,爸爸在國外工作,只留下媽媽一個人辛苦地照顧我們。夜裡,我常會想起遠方的爸爸,也曾聽見媽媽在房間,壓抑的哭聲。原來,那些孤單與堅強的夜晚,不只是我有過。
也正是在那樣的年紀,我開始告訴自己:一定要好好念書。因為我知道,爸爸在外工作、媽媽在家撐起一切,是多麼的不容易。那份「想讓家更穩定」的渴望,成為我往前的力量。我相信,只有透過讀書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,未來的人生才有機會翻轉。 那時候的我,或許還不懂什麼是責任,但我知道,自己不能辜負父母的那份付出。
隨著年紀漸長,我慢慢體會到,每個家庭在不同階段,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難題和壓力。從年少時對父母的心疼,到自己成家後才發現,原來那些心情會一再重演,只是角色不同、處境不同。
電影裡的另一個情節,媽媽為了懷孕,用盡了各種方法,卻始終沒有結果。她不只要面對身體上的痛苦,還要承受來自長輩與親友,無意間流露的壓力。印象很深的一幕,婆婆提到鄰居張太太,因為喝了某某偏方中藥,就懷孕了!這些話語原本只是關心,但在那段焦慮又無助的日子裡,反而變成了另一種壓力。
那一幕幕的無奈,看得我特別心疼。我想起自己和太太,當年也為了懷孕努力了將近四、五年的時間。那時,她白天要上班,下班後又四處尋找名醫,中醫、西醫都看。為了調養身體、配合療程,她不斷地打針,連屁股都紅腫到坐下來都疼。我們幾乎把希望,都寄託在每一次的檢查報告上,她不敢多吃、也不敢晚睡,隨時都在計算排卵期,按表操課。那份辛苦,我永遠忘不了。 所有的努力,只為了那一個簡單的願望,能有屬於我們的小孩。
後來,透過西醫、中醫不斷地調養,依舊沒有好消息傳來,我們也慢慢學會調整心態,我告訴太太:「就算沒有小孩,兩個人也可以把生活過得很好,也可以彼此扶持,認真過好每一天。」 就在我們漸漸釋懷、不再強求的那個時候,奇蹟突然出現,太太竟然自然懷孕了。
我永遠記得那天,她在電話那一頭告訴我:「我懷孕了!」那一瞬間,我拿著話筒的手,是顫抖的,激動的我,眼淚莫名的就流下來。原來,我自己比想像中更渴望,能有屬於自己的小孩。
所以,當我看著電影裡的女主角,因為不孕靜靜流淚時,心裡特別有感。那種壓抑的痛苦、那份對家的渴望,我懂,因為我們也走過那段路。
走出戲院時,我握著老婆的手,心裡浮現一個念頭:能和家人一起看一部電影、一起回頭看那些「家的事」,其實就是最溫柔的幸福。
就在這時,小女兒因為電影裡的情節,忽然問了媽媽:「我是不是你們親生的?」我太太愣了一下,笑著回答:「當然是啊!」沒想到她又接著問:「那姊姊也是你們親生的嗎?」我們全家都笑了。那一刻,所有電影裡的眼淚、壓力、辛酸,好像都被這句童真的問題給融化了。
有時候,家的故事就是這樣,一邊讓人想哭,一邊又讓人笑著感謝。因為每一個家庭,無論歷經多少波折與不完美,最後都會用愛,慢慢縫回那些看不見的裂縫。
回過頭來看,不論是電影裡的情節,還是我自己家庭的故事,其實都有個共通點,我們都在努力守護那個叫「家」的地方。
看完這部電影,也回顧了自己的家庭故事,我更深刻體會到:
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守護著那個屬於自己的家。有時候我們會埋怨彼此的不夠完美,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還不夠多,但其實只要回頭看看,一路走來的點滴,會發現家,一直都在我們努力與等待的路上,一點一滴被愛慢慢縫補。
原來,家的力量不是來自無懈可擊的幸福,而是那些一起經歷過困難、流過的眼淚、甚至差點放棄後還是緊緊牽在一起的手。
只要我們還能牽著家人的手,一起笑、一起哭、一起走過每個平凡的日子,不管遇到多少難題,都有彼此作伴、彼此守護。
這就是家,最真實也最幸福的模樣。


